第62章 微服私访李善长_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
笔趣阁 > 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 > 第62章 微服私访李善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2章 微服私访李善长

  一斗等于十升,按照鲁锦的每天多给一升,十天就有一斗,包衡是十五天给一斗,其实也没少上多少,却极大的争取了民心。

  就是粮食消耗的有点快。

  好在筑城的工程很快,只是版筑夯土城墙不包砖的话,用不了俩月就能造起来。

  离开农村,沿着官道继续前行,李善长带着长随很快就来到了梁县县城,这里的城墙还在加高。

  新筑的城墙已经有四米左右,土就是从旁边护城河挖出来的,这边挖河,挖出来的土直接筑城,离着近,不用跑太远。

  而且梁县也是依自然河道而建,旁边就是滁水,等城墙筑好,还可以把滁水引入护城河,算得上固若金汤了。

  工地上,许多臂缠红巾的士卒在巡逻监工,不远处的校场处,还有士卒正在训练。

  李善长找了个摆茶摊卖烧饼的地方坐下,一边喝茶一边观察,还竖着耳朵听旁边人聊天,搜集情报。

  在梁县驻扎的是朱亮祖的第五团,副指挥使廖永忠,目前的训练大纲,主要以大枪枪阵为主,鸳鸯阵只保留两仪阵和三才小阵,只用于巷战,野战突击时也有三人刺杀术。

  正面对垒,目前以每个排50人的大枪方阵为主,不过兵器甲胄短缺的现象仍然存在。

  虽然主打的是重步兵大枪方阵,但鲁锦仍然要求,有条件的话,每个士卒最好都准备一把副武器,腰刀,斧子,骨朵都可以,最好每人再有一面小盾牌,不用太大,能随身背着最好。

  甲胄方面,那是根本没有的,只能多装备一些大型木盾牌,用于防箭,另外每人可以配一个竹编斗笠。

  庐州倒是从宋朝继承了造纸甲的技术,但纸甲几乎是一次性的,本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,鲁锦也让工匠造了一些,造好了就存着,平时根本不敢拿出来用,怕坏。

  弓箭也很扯淡,这个时代的筋角木复合弓,光是工期最少就需要一年的时间,而且材料十分难寻,木头弓胎还好说,牛角牛筋鲁锦上哪找去。

  还有箭矢,鲁锦跟工匠仔细打听过,又查阅了庐州府衙的资料,大致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,古代一支箭矢的造价,大概相当于城市社会人口平均一天的工资。

  假设你每个月挣3000,那一支箭的造价差不多就是一百,价格十分离谱。

  还不如造火枪和子弹来的快,打一把火枪,最慢一个月造一把,弓却需要一年。

  火枪的材料更是只需要木头和铁,起码比牛角牛筋好找。

  子弹和箭矢说不好谁更贵,但子弹除了火药就是弹丸,制作工艺肯定比造箭矢简单。

  总的来说,鲁锦的圣武军目前仅装备方面,还是很菜,弓箭和铁甲基本靠缴获,大枪目前能自己生产,木制盾牌也能生产,别的就只能等到拿下铁矿再说了。

  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咋地,就拿康茂才来说,这货也是私募的乡勇成军,虽然能从朝廷各地的武库补给一些装备,但和鲁锦一比并无多少明显优势。

  李善长这个人对军事不是很擅长,让他打仗不行,但只要有兵有将,让他稳定人心,看家守城还是没问题的。

  鲁锦的军队他看不懂,只知道那些士兵练的队列很整齐,脸上也无惧怕之色,想来能连战连捷的军队,定是不差的。

  倒是旁边喝茶的路人,说起朱亮祖的来历,让李善长很是惊讶,这个鞑子封的元帅,六安官军主将,居然也被鲁锦收服了,让他感觉挺离谱的。

  等离开梁县,来到庐州城,看到城门处已经残破的报捷告示,上面写着朱亮祖如何帮忙诈城,将六安拱手相送的,李善长顿时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
  ‘这鲁大帅倒是个妙人。’

  待来到城门处,守门的士卒上下打量他一眼,“干什么的?从哪来?进城做什么?怎么以前没见过你?”

  李善长闻言立刻说道。

  “在下定远人士,家中贫苦,听说庐州鲁元帅治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,于是便想来找个营生,我读过书,以前做过塾师,不知城里缺不缺教书先生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